首页 栏目首页 > 前景 > 正文

保山昌宁:“五组一联”构建基层普法大格局

保山市昌宁县瞄准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短板弱项,紧盯“三下降一扭转”工作目标,以“综治中心+网格化+信息化”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,以新“五组一联”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为落脚点,构建起基层普法大格局。

做实“普”的基础,搭建桥梁,工作推进“有平台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立足综治中心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定位,接通普法和治理的通道桥梁,有机推动“普”“治”融合。

建中心,联通桥梁。100%完成县、乡、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建立“三级书记”抓规范的组织领导体系(县级政法委书记、乡镇党委书记、村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各级综治中心主任)。明确各级综治中心主任担任辖区普法强基指挥长,努力实现资源在一线整合、普法在一线开展、信息在一线应用、矛盾在一线化解、服务在一线强化、平安在一线实现“六个一线”。

建网格,联通群众。制定下发全县网格化服务管理方案,以“管得了、管得好”来科学划分网格,做到“村不漏组、组不漏户、户不漏人”,小区、商圈、市场、学校、医院等全覆盖;按照“小事办好、好事办实”原则,配强配齐“1+N”网格团队(“1”即1名网格员,“N”即多名网格信息员);立足大多数网格员属于兼职等实际,明确信息员、网格员、村干部、乡镇干部等责任清单和权责边界,让矛盾诉求“见得到、上得来、出得去、能稳控”。

建系统,联通高效。以“保山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系统”推广运用为重点,提高矛盾纠纷和事件收集效率,拓展“共治保山”小程序、AI趣味普法、民情速递“随手拍”等功能,真正把服务与群众需求缩短为“指尖上的距离”,让法律需求、预警预测和风险防范的效率更高,实效更强。今年以来,系统内采集录入事件772件,已处理753件、处理中19件,事件办结率达97.5%,排查并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2件。

用好“组”的优势,整合力量,普法宣传“有广度”

充分运用“五组一联”治理模式,整合各级下沉普法强基工作队和网格力量,让“小组”变“大组”,在“专业队”的带领下“进阶”为“专业组”。

整合力量充实队伍。由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统筹,对“五组”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法律培训,利用产业现场会、村容村貌治理、红事白事、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种时机进行普法,把普法宣传融入五个组的各项工作中,“五组”合力延伸触角拓宽普法广度。

下沉一线及时回应。发挥“五组”人员灵活的优势,聚焦群众需求诉求,扎实开展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摸底排查,第一时间发现和满足群众的普法需求,夯实专项普法基础。

突出重点形式灵活。通过结对普法暖民心,紧盯薄弱群体、薄弱环节,通过“院坝学法”“火塘讲法”“茶话聊法”等方式,实现“多对一”“一对一”普法宣传;利用红白喜事“总料理”队伍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。采用集中宣传、面对面普法、发送法律提醒等形式,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、实效性。农村青壮年、和谐邻里、和睦家庭、护航务工、法治校园、民族团结、特殊群体、“三留守”人员“八大普法攻坚战”扎实推进。年内,全县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。

延伸“联”的功能,联通渠道,聚焦需求“有深度”

延伸“五组一联”中“联”的内涵,依托工作队员和主责部门,让专业力量沉下去,既有效解决基层法律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,又让“五组一联”中“联”的内涵更加丰富。

下沉“联”网格。聚焦基层普法需求,以网格化分片挂联的方式,成立由251名省、市、县三级工作队员组成、覆盖全县124个村(社区)网格的4支普法工作队,开展百名政法干警进百村入万户法治大宣传活动,将工作推动落实到基层一线,以专业力量深入提升基层普法深度。目前,各级工作队员累计开展矛盾纠纷调解131次,法律法规宣传530次,召开分析会议125次,协调基层治理61次,其他宣传工作134次。

横向“联”部门。统筹法治专业力量优势,运用以案释法、以理释法、以纪释法、以法释法、以案普法等多种手段,将专项普法贯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命案防范治理、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全过程、各环节。

需求“联”民意。乡镇综治中心根据日常收集研判掌握情况,发挥联系群众需求、联系下沉专业力量的“双联”作用,为群众提供“菜单式”法治产品。用好基层所“前哨站”作用和法庭巡回“流动”优势,将调解现场和法庭现场“搬”进村组,现场调解或巡回审理纠纷案件,政法干警围绕民法典中的纠纷处理、家庭邻里关系等相关法律知识,给双方当事人和旁听人员进行生动细致的普法宣传。

发挥“统”的作用,整合资源,情境普法“有温度”

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“软硬兼施”,以情境演绎等方式,用文化的力量增强普法宣传的温度,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。

开展“沉浸式”普法,政法机关以实际办理案件为素材,编排《醉入歧途》《两种人生》《我们的家》等普法情景剧,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与教育、婚姻家庭纠纷处理、酒驾醉驾预防、电信诈骗等法律小知识融入情景剧当中,以政法干警来主演,将专项普法与以案说法结合起来,寓法于情、情法结合,以接地气的方式普法。

开展“剧场式”普法。围绕专项普法工作重点,制定《昌宁县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〈普法小课堂〉栏目播出方案》,每15天播出1期,以小视频小剧情的形式融法于剧,释法于情。

开展“火塘式”普法。将法治宣传教育与“火塘文化”相结合,以群众生活相关的宪法、民法典、道路交通安全法、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政策解读,结合农村地区易发多发的酒驾醉驾、私藏枪支、盗砍林木、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,在火塘“拉家常”“唠嗑”中用小案例讲好大道理。

开展“护苗式”普法。依托“是光·四季诗歌”公益平台,在聚焦呵护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同时,将法治元素和行为规范融入诗歌当中,引导学生鉴赏诗歌、读诗写诗,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,在学习中尊法,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和规范自己言行举止,让“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”,以学校为中心辐射社会面普法,实现法治护“苗”。

开展“全域式”普法。“有宣传必普法”“有活动必普法”成为常态,湾甸乡傣族泼水节现场向群众普及身边法治案例;耈街乡举办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活动现场,身着“五彩霞衣”的苗族法律明白人为群众开展“双语普法”;珠街乡进入田间地头为傈僳族、苗族群众开设“核桃树下”的普法小课堂;更戛乡在第一届“非遗美食文化节”期间举办“普法强基文艺专场晚会”等,基层各级法治文化活动一幕接着一幕,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法治文化大餐。

县城主干道打造全长3公里的普法主题街区,200余块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路灯牌,将盏盏路灯打造成群众身边抬头可见的“普法景观”。县级茶韵公园法治文化公园、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、法治文化广场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学法的主阵地。

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700余场次,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,受教育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。全县有效警情、刑事案件、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1%、15.13%、11.14%,实现命案“零发案”。公安机关接警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2起,降63%;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95起,降58%;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31起,降31%,社会大局持续平安和谐稳定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